Quantcast
Channel: 運動視界 Sports Vision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7490

LeBron James 的傳奇生涯如何終結?2020 年代的 NBA 四大叩問

$
0
0
結束上一個 10 年,NBA 正式踏入 2020 世代!回想起作為籃球迷那股最初的感動,好幾年前, Michael Jordan 奪下六座冠軍後宣布退休,隨即又在 2001 年重返球場,當他再度高掛球鞋,很多人都問未來 NBA 怎麼辦?接著 LeBron James 於 2003 年以狀元之姿登場,讓球迷找到解答,但再接下來呢? 現在 LeBron 已經 35 歲了,聯盟勢必即將經歷一波大換血、革新,無論是球員還是聯盟,許多議題正在尋找答案,例如持續下滑的收視率、新球星崛起、老招牌準備退休,就讓我們來談談 2020 年代 NBA 的四大叩問: 延伸閱讀:林來瘋?詹皇回鄉?73 勝勇士?2010 年代最經典的一季是? 比賽會如何改變呢? LeBron 本身是時代的最佳見證者,一路看著後喬丹時代的球風、規則演變至今。回到 90 年代,單打、慢節奏才是主流,NBA 為了讓比賽更具可看、娛樂性,引入眾多新制度,像是取消手部接觸的犯規(hand-checking)、過半場違例從 10 秒壓縮至 8 秒、背框 5 秒等等,都使球賽基調改變,轉向強調「無位置」、「流動」、「創造力」。 如果你正在看這篇文章,就能說明你是喜歡籃球的,甚至可能為人父母了,但並非所有人都是以同樣的方式在熱愛 NBA。球賽更具觀賞性,全球轉播電視收視率卻是持續下滑,沒有人知道確切的原因,是「剪線、退訂第四台」的大趨勢嗎?還是太多球星受傷了?或者只是比賽不再吸引人?LeBron 退休後怎麼辦?​ ​當代 NBA 重視三分投射,很少進入低位單打,中距離的低效率被數據學認為,是最糟糕的出手之一,與傳統背道而馳。前 NBA 名將、教練 Mark Jackson 曾有一句名言提到「Steph Curry 傷害了比賽」,Charles Barkley 則總是在每週的 NBA 節目中提出批評,不只是從球員,也可能是球迷、轉播人員看不慣現在的趨勢。 三分球正以驚人的速度成長,2009-10 賽季 NBA 平均單場三分線出手僅 22.2 次,現在則是 37.9 次,被犧牲的是低位單打,從 14.8% 下滑至 7.3%。中距離則是有點被誤解,擁有球權的進攻者,仍舊喜愛中距離進攻,像 James Harden 這樣只有三分球和上籃的選手,其實才是異類。簡單來說,角色球員有轉往更高效率三分外圍出手的趨勢,但球星仍舊。 NBA 存在許多球風相異的隊伍,頻繁利用擋拆的拓荒者或是著重於單打的火箭,還有身高超級高的費城,以及高位進攻為主的金塊,效仿勇士的動態進攻也不是沒有。眾多戰術風格之下,主流哲學則圍繞在「空間」,盡可能拉開距離執行戰術,也因此才造就了三分線激增的情況。 我們從 Luka Doncic、Giannis Antetokounmpo 所率領的小牛與公鹿來看,前者三分線聯盟出手第二多,公鹿則位居第四,雙方都很重視三分球,實際風格卻相差很大,Doncic 擔任 Playmaker 大量主宰擋拆進攻,球隊節奏卻是緩慢、重視效率。公鹿則希望加快步伐,以發揮 Antetokounmpo 可怕的體能條件。以不同快慢打出好成績,但兩者卻都以三分球為主要武器。 延伸閱讀:大三分時代的先驅是誰?很多球迷都會忘了這支隊伍-奧蘭多魔術 說了這麼多,球迷總是很直接:「三分球變多啦」!近期 Barkley、Shaquille O’Neal 於 NBA 節目曾討論小牛的 Kristaps Porzingis,認為他過於被動,不願意進入禁區搶攻分數,Shaq 就直接批評「用你的大屁股去卡位」。實際上 Porzingis 是很差的低位進攻者,每一次出手只有 0.6 分,這還是在尼克時期的最佳成績,表現最好的是三分投射、創造空間,或是運用切入破壞防守。Porzingis 的切入、中距離取代低位單打,並有能力頻著這些技術,替隊友創造出手空間。正如小牛教練 Rick Carlisle 回應,「我們真的沒有要讓任何人打低位,明白比賽變了,這就是事實。」 Carlisle 是對的,但老一派的 Barkley、Shaq 對於長人投射三分球依舊不滿。華麗比賽背後,確實開始讓比賽變得更加單調,許多技術逐漸失傳,低位不再是一項藝術,Shaq、Kevin McHale、Hakeem Olajuwon 等多才多藝的長人不會再出現了。Joel Embiid 是現在最常使用低位作為進攻手段的球員,但若在 10 年前,低位進攻數據僅能排名第 24 名。 延伸閱讀:曾經的進攻絕活銷聲匿跡:近乎死透的低位單打 某些球隊更極端避免低位進攻,例如籃網整季只有 13 次,你可以想像這是 Barkley 與 Shaq 一場比賽的數量,也許老一派對於新觀念有所抵觸是站在比較極端的立場,但多點平衡不見得是壞事。 在 2020 世代,NBA 說不定會開始討論,如何修改規則以取得最佳平衡,吸引更多籃球觀眾。就像後喬丹時代,聯盟著手加快進攻節奏。ESPN 作家 Kirk Goldsberry 曾發表演講提到,他很好奇若移除底角三分球會有什麼改變?或者是將邊線的區域縮小,是否能減少該位置的投籃? 早期,NBA 球隊會盡可能接近籃框,但從 1951 年 George Mikan 主宰聯盟後,聯盟將禁區範圍從 6 呎拉開至 12 呎,Wilt Chamberlain 的出現更讓界線退到 16 呎,延續至今。倘若 NBA 縮小禁區,是否能讓球員在低位時,避免違例,更加頻繁挑戰禁區,藉此改變整體風格呢? 透過調整禁區大小,可以改變球員的出手分佈,滿足老一派的球迷,並保持現代化的空間與節奏。想像一下,Embiid、Karl-Anthony Towns 更能發揮自己的價值,鼓勵長人往禁區挑戰。我相信 Shaq、Barkley 會持續類似的議題討論,但只要三分球持續發展,改變似乎勢在必行。 電視收視率是否持續下跌? NBA 當然希望收視率和 NFL 一樣猛,至少要超過 MLB 吧?面對下滑聯盟並不擔心,NBA 主席 Adam Silver 先前向媒體表示,「收視率下滑我們並不意外,也沒有很關注,因為有其他數據顯示,整個聯盟是更受到歡迎、矚目的,去年參與度創下新紀錄,全球有超過 16 億的社群媒體追蹤基數,訂閱服務 League Pass 觀眾在增加,周邊銷售持續攀升。對我來說,問題是如何在這段過渡期接觸粉絲,尤其是年輕的觀眾。」 早在 1992 年,NBA 也曾遭遇收視率危機。當時 Larry Bird、Magic Johnson 相繼退出球壇,有記者擔心 NBA 很難找到如此具有話題性的球員、隊伍,聯盟應該要特別關注這兩人的缺席,是否會撼動 NBA 未來。事後證明,Jordan 成功接下棒子,並且傳承給 LeBron。當我們繼續討論未來也許會是 Luka、Giannis,讓 NBA 的頭號球星頭一次由非美裔球員擔任。 考慮 NBA 轉播合約即將在 2024 到期,聯盟許多財務都緊扣著電視收視率,即便多項數據呈現樂觀成長,這仍是值得後續觀察的議題。 延伸閱讀:NBA 真的變難看了嗎?球迷該如何解讀「收視率下滑」 那該怎麼做?正如 Silver 所言,NBA 有非常多的年輕觀眾,這群人比傳統用戶更樂於接受改變,所以 NBA 嘗試賽事變化,包含季中錦標賽、季後賽種子順位調整。其中,季中錦標賽、海外例行賽在其他職業聯賽都有成功案例,今年四月的 NBA 理事會議,,或許我們就能看到大幅度的改變即將成真。是否能成功沒有人知道,至少 NBA 得嘗試一些新玩意兒。 如果錦標賽還不夠,或許可以考慮改變整個賽季的時間,避免全美最夯的 NFL 正面碰撞,另外還有自由市場是否能提早開始,改到選秀會之前?據悉,越來越多球隊高層有類似的想法。休賽季更動呼聲逐漸提高,未來 10 年肯定有機會好好討論。 哪支隊伍能主宰下一個 10 年? 勇士王朝本季正式瓦解,一切回到原點。若以奪冠機率「不為零」來考慮,我認為今年有 12 支隊伍有機會,湖人、公鹿分別是東西區兩大龍頭,面對許多競爭對手,像是西區有快艇、火箭、金塊、爵士、小牛,東區則有 76人、塞爾提克、熱火、暴龍、溜馬。 總有人會脫穎而出,例如在 Jordan 退休後,先是馬刺、湖人,現在則有湖人、快艇、公鹿三強是奪冠大熱門。不過實力差距沒有勇士巔峰時期來得大,因此即便現在戰績普普的隊伍,也可以保持樂觀,畢竟我們要看的是 10 年。 像是年輕的雷霆就很有機會,進行兩筆大交易以後,球團擁有可觀的未來資產可以發展,灰熊本季也是慢慢耐心培養年輕球員,當然還有準備收割的老鷹,有一群天賦異稟的年輕球員,更有龐大的薪資空間可以利用。 延伸閱讀:將率領老鷹成「東區勇士」 Trae Young 即將偷師Curry? 延伸閱讀:在為了隊魂離去感傷前雷霆已先找到了下個基石 也別忘了鵜鶘,Zion Williamson 尚未正式邁入 NBA,當他歸隊後,聯手本季表現大爆發的 Brandon Ingram與老將 Jrue Holiday、JJ Redick,勢必將帶起一波話題。Zion 甚至被認為有機會與 Giannis、Luka 競爭「第一人」,說不定還能成為「規則改變者」,如果聯盟決定將禁區緊縮,會不會增加 Zion 的破壞力? 還有勇士!今年少了 Steph Curry、Klay Thompson,估計是沒有機會挑戰季後賽,可說是金州空白的一年,但明年情況就不一樣了,浪花兄弟滿血歸隊,再加上Draymond Green、D’Angelo Russell 仍是具有競爭力的組合。考慮到勇士優異的新秀培養、選秀權,他們絕對是是沈睡的巨人。 Curry 的昔日隊友 Kevin Durant 下季重返戰場,會與 Kyrie Irving 在籃網擦出新的火花。甚至別忘了,LeBron 可還沒退休,依舊能在 2020 年代掀起許多震撼彈。 LeBron 的生涯會如何終結? LeBron 第一次登上運動畫刊是在 2002 年,當時只是 17 歲的高中生,封面故事的標題是「IS HE THE NEXT MICHAEL JORDAN?」,或許現在仍舊無法定論,但這麼多年看來,至少他是最接近 Jordan、且有資格回答這一題的球員。 沒有人事前能知道,LeBron 會是如此優秀的領導者、慈善家、意見領袖,生涯闖入冠軍賽 9 次、奪下 3 座冠軍,4 次年度 MVP、15 次全明星,是聯盟史上唯一達成 33,000 分、9,000 助攻、9,000 籃板的球員,只要再健康出賽 3-4 個球季,有機會超前 John Stockton、Kareem Abdul-Jabaar 等前輩創下的各式紀錄。LeBron 逐漸主宰歷史排行榜,即便現在選擇退休,無庸置疑是名人堂等級,甚至可以競逐歷史第一人。 現在是 LeBron 的第 17 個賽季,是生涯的一場延長賽,他不會像喬丹一樣二度回歸,逐漸邁入生涯晚期,LeBron 與湖人簽約對比 Jordan 加盟巫師,最大的不同是,他仍是一頭野獸,本季 25.3 分 10.9 助攻 7.7 籃板為強力 MVP 候選人,跟著 Anthony Davis 將球隊卡位西區第一。好比 Jordan 首次復出回到公牛,當時他們又獲得一次三連霸,LeBron 生涯巔峰可還在繼續。 過去十年,沒有任何故事能遠超於 LeBron 這趟旅程,球迷期待更多精彩的篇章,例如率領湖人奪冠,或是與兒子 Bronny James 同場較勁。在 2020 年代的某一天,LeBron 終究會選擇退休,Jordan 的晚年告訴我們,很多事情會持續改變,球星會變、教練也會、生態自然也是。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LeBron 也正在教導他們同一件事情,不管接下來 10 年發生什麼事情,總會有值得關注的趨勢帶領我們向前。 更多最新 NBA 精選好文: 他會比你想得更重要!Khris Middleton 是公鹿隱藏犄角 士官長轉性優質隊友?Jimmy Butler 正搭鐵血熱火 太陽、國王、灰狼──西區 3 難兄難弟誰最該進季後賽? 去年他們大豐收!2019-20 年度最佳進步第一隊 今年他們大豐收!2019-20 年度最佳進步第二隊 從第三巨頭到四不像湖人該交易 Kyle Kuzma 嗎? 【特約編輯 黃肇祥 編譯/責任編輯 徐立哲】 本文編譯自:The Story Lines That Could Define the 2020s in the NBA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7490

Trending Articles